2011年5月1日 星期日

51尊重生命權

51尊重生命權

自從<腦震盪>以來,已有很久一段時間,無法到外頭走走,趁著女
兒從學校返家,拿起龍頭柺杖,陪同出去辦點事務,二個月過去了,
這回總算親身體驗到<腦震盪>後遺症的滋味,看到街上許多汽機車
駕駛人,還是橫衝直撞,過去看到<腦震盪>患者,終身成為植物人
案例,對於國人尊重生命權的觀念,似乎仍有待加強,尤其酒後駕車
,肇事逃逸的駕駛人,縱使逃過法律的責任,還是難逃自己良心的譴
責;這回<腦震盪>雖然給我帶來生命相當的威脅,肇事逃逸者迄未
現身,不過,這一段時間,為了珍惜難得的生命,總算讓我寫下許多
的短文與詩作,師父也在此時,將我的前世今生<千古的謎題>給予
揭開,指示以<屈原>的本來面貌,留下所有的作品,或許有意將今
生蓮暘居士的作品,與前世屈原的作品,給後人去比較對照,證明所
有的生命輪迴的事實,畢竟留芳百世,依然還是在六道輪迴中沉淪受
苦,如果,今生能如實證悟諸法空相的真面貌,或許不再輪迴受苦。

52屈原的作品

就個人的見解,屈賦的特色是文字生動,富音律之美,任何事物都可
以作為寫詩的題材。依據屈賦學著的一般看法認為:屈原的作品有《
離騷》、《天問》、《九歌》(11篇)、《九章》(9篇)、《招魂》,
凡23篇。此外,《卜居》、《漁父》等篇是否為屈原所作,學術界尚
有爭議。其中,《離騷》是屈原的代表作,也是中國古代文學史上最
長的一首浪漫主義的感性抒情詩。
《天問》是古今罕見的奇特詩篇,它以問語一連向蒼天提出了172 個
問題,涉及了天文、地理、文學、哲學等許多領域,表現了詩人對傳
統觀念的大膽懷疑和追求真理的科學精神。《九歌》是在民間祭歌的
基礎上加工而成的一組祭神樂歌,詩中創造了大量神的形象,大多是
人神戀歌。至於有關《遠遊》、《九辯》應否列為屈原的作品,蘇雪
林氏在屈原作品的否定論一文中已辯明,把《遠遊》的著作權還給了
屈原;曹子建則認為《九辯》為屈原作品,《九辯》、《九歌》 兩見
於《離騷》、《天問》,況《九辯》辭意不類悲他人者。
千百年來,無數的屈賦學者,對於屈原作品的認定,各有依據及見解
,爭論不少;<楚辭讀本>的作品,既是今生我第一次的接觸與瞭解
,隨意翻閱一遍後,第六感的認知<漁父.卜居>應不屬於屈原的作
品,<遠遊.九辯>應歸屬於屈原的作品,屈原的作品為離騷.九歌
.天問.招魂.九章.遠遊.九辯等,雖然,第六感的認知,可能不
為屈賦學者所認同,但可供另類的思考。
屈原的作品,當然不止現有的二十五篇,大部分已遭秦始皇焚毀的命
運,直到漢賈誼流放長沙及司馬遷著作史記,屈原的作品經百餘年的
沉寂,重現人間,始還給屈原應有的歷史地位。歷經二千餘年,屈原
的作品依然存在許多不解之謎,自少數學者提出否定歷史上有屈原這
個人的論調後,屈賦學者更熱衷楚辭的研究,如果長江三峽巴東文化
及長沙考古研究有進一步的發展,屈原作品的不解之謎,當可撥雲見
日。

53屈原情懷

楚三閭大夫屈原於戰國時代,自投汨羅江以身殉國以來,到今日已歷
經二千餘年,在這漫長的歲月,特別感謝世世代代的同胞在端午節舉
辦吟詩作賦包粽子划龍舟等活動,紀念屈原滿懷愛國熱忱的情懷。三
年前我的佛門師父一再囑咐將修行心得以簡明現代詩表達,再三責備
為何中國第一大詩人不寫詩,始終不願執筆,一直到老人遭逢車禍腦
震盪2001/1/31師父嚴肅責備,務必以屈原本來面貌發表詩作,不得
已在此地成立屈原情懷專屬網站,以汨羅老人化名面對世人。佛門戒
律嚴謹,若非屈原,冒充屈原,死後直下十八層地獄受千萬劫的煉獄
之苦。汨羅老人屈原 1945/9/9輪迴出生廣東省梅縣丙村鎮田頭楊桃
樹下,1970/6/15逢甲大學財稅系畢業,1972/11/14先後擔任南投縣
稅捐稽徵處稅務員,新竹縣審計室簡任審計兼副主任,審計部簡任審
計兼組長,1996/11/1因遭奸小設計陷害,被迫退職遭到放逐的命運
,並完成蓮暘詩選、悟同詩集、慧海詩選、淨偉詩集、紫檀詩選、清
泉詩集、問蝶詩選、飄零詩集、汨羅詩選、澤畔歌聲等作品。

54屈原精神

楚三閭大夫屈原於戰國時代,自投汨羅江以身殉國以來,到今日已歷
經二千餘年,在這漫長的歲月,特別感謝世世代代的同胞在端午節舉
辦吟詩作賦包粽子划龍舟等活動,紀念屈原滿懷愛國熱忱的情懷。
屈原不僅屬於秭歸、屬於中國,也屬於世界,他的作品早已翻譯成英
、法、俄、日、印等幾十個國家的文學出版傳播。1953年,世界和平
理事會將屈原和法國作家拉伯雷、古巴詩人馬蒂及波蘭天文學家哥白
尼列為四大文化名人,從而受到全世界人民的永久紀念和深深的景仰
。汨羅老人既是屈原作品的原著人,並無意去解說每篇作品的背景及
文意,依然留給楚辭學者按各人喜好去自由發揮;當前楚辭的研究,
最重要工作,是譯成淺顯易懂的白話文,便於中小學生閱讀;屈原的
作品,每一篇文字的背後藏有多層次不同文意,充分表現浪漫主義多
采多姿文學特色,可以作橫向觀察,也可以作縱向透視,如人飲水,
冷暖自知,每位學者的心得與看法,絕對不同,而且是每次閱讀的心
得與看法,也不會相同。
清代以來,由於長期的閉關鎖國政策,造成中國國勢的積弱不振,外
患不斷,割地賠款,使中國人民對於傳統文化失去了自信心,認為外
國的文化及科技文明,都是了不起的東西,一再地盲目崇洋,把中國
傳統的優良文化及思維模式,全盤丟棄;反觀,外國人來到中國,卻
把中國傳統的優良文化及文物,當作寶貝,一件一件的帶回國,由國
家以高薪聘請優良人才,作有系統的分類及研究,吸收中國文化的優
點,以彌補他們國家文化的不足部分,許多外國的中國通,對於中國
人的民族性格與文化研究,或許比中國人更為清楚。千百年來屈原一
直是活在人民的心中,一部楚辭,又何嘗不是政治現實的寫照,漢代
的賈誼、司馬遷,東晉的陶淵明,唐代的李白、杜甫,宋代的蘇軾等
大作家,都繼承和發揚了屈原精神。
在今年端午節前夕,汨羅老人特別祝賀同胞們端午節愉快,龍舟競渡
勝利成功。汨羅老人既是屈原作品的原著人,當然應該感謝楚辭學者
為屈原的研究所付出的努力,並祝福所有的騷人墨客詩人節身體健康
,萬事如意。

55楚風遺韻

中國人傳統觀念裡,認為人死後變成鬼;依照佛教的見解,人死後四
十九天,則進入輪迴。屈原於戰國時代,自投汨羅江以身殉國以來,
到今日已歷經二千餘年,在這漫長的歲月,世世代代的同胞在端午節
舉辦吟詩作賦包粽子划龍舟等活動,紀念屈原滿懷愛國熱忱的情懷,
似乎是採用拜祭鬼神的方式;騷人墨客在詩人節的慶祝活動裡,難免
誦讀一篇祭屈原文。端午節、詩人節的民俗活動,當然有教忠教孝的
意義;龍舟競渡活動,亦有強身強國的作用。歷代的讀書人之所以喜
愛研究楚辭,原因就在每一篇作品,文字的背後藏有多層次不同文意
,不論是詩人、散文家、小說家在研究楚辭的心得後,總是會開創屬
於自己與別人不同的新文體、新風格;屈原創造了騷體,為後世的創
作之路開闢了無限的空間。

56楚辭的研究

老人自戰國時代,汨羅江匆匆一別,在每一次的輪迴裡,雖然在不同
朝代,出生在不同的省份,但是幾乎在每一次的輪迴裡,都有回到洞
庭湖畔的因緣;在現有各式各樣的屈原研究報告,初步瞭解尚未被研
究提出的項目為:屈原在軍事與治水方面的才華。這兩個項目在屈原
的作品裡,其實已經提到,祇是被忽略了。
就歷史角度,楚辭這首短詩的說明沒有問題,自漢代賈誼、司馬遷從
民間所搜集的屈原的作品,開始楚辭的興起,事實上,屈原的作品數
量相當多,大部分的作品在楚國滅亡,秦始皇統一六國後,遭到焚燬
的命運,如同唐詩三百首僅存三百,事實上,詩仙李白或詩聖杜甫他
們個人的作品,應該在三百首以上,尤其詩仙李白為了換酒喝,流落
消失在民間的作品,應該不知其數量有多少。就老人愚見,楚辭的研
究,對於一般人而言,九章各篇已足夠,其中以悲回風惜往日懷沙筆
法及意境最精髓,〈離騷〉為屈原的代表作品,未曾讀過離騷就像未
曾讀過楚辭。不論漢賦唐詩宋詞元曲,均從楚辭演變而來,甚至現代
文學作家,對於楚辭裡屈原的作品,也要去研究,它能夠開啟作家的
思想及文路,從而脫胎換骨,開發現代文學作家本身的創作潛力,找
到一條屬於自己的文學園地。

57生命的原點

生命的原點,就在自己的內心,無始劫以來,不論好的或壞的種子,
它儲存在自己的八識田裡,遇緣自然起現行,潛意識屬於第六識,具
有分別的功能,造成煩惱與情境的對立,當提起一句阿彌陀佛的當下
,潛意識分別的功能,全部融入一句阿彌陀佛,自然又自在,悟時有
聲無聲皆禪境,迷時有聲無聲皆煩惱。
西方蓮就是我們在世上信佛的人,平時行善積德,每天稱念南無阿彌
陀佛的聖號,將所有的功德回向西方極樂世界,臨命終時,得蒙阿彌
陀佛接引往生在西方極樂世界蓮花化生,不再輪迴受苦的意思。

58 詩的靈魂

詩是靈魂,詩的靈魂就是您我那個靈靈覺覺的佛性,就以秭歸三閭詩
社的農民詩人,二千餘年依然保持傳統,許多不認識字的老詩人,從
自性中流露的靈感或詩心,吟詩作賦,不需文字自然天成,文字祇是
傳遞文化的工具,您我那個靈靈覺覺的佛性,纔是真詩心,樵夫漁民
農民所唱誦的歌謠,原本就是一首好詩詞。

59楚三閭大夫屈原祈禱文

楚三閭大夫屈原為感念當年行吟澤畔時,與楚地鄉親所結下既深且久的
善緣,特祈請十方諸佛菩薩證明,弟子願將無始劫以來,前世今生所種
福德因緣,誦經念佛修行功德,悉皆迴向世界和平,並祈請諸天護法龍
神,隨喜護持佛法,促使全球戰爭地震颱風等災害,即速消滅,人人安
居樂業,所求善心悉皆如願。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南無孔雀海會佛菩薩
http://audio.buddhistdoor.com/chi/play/860
http://www.youtube.com/watch?v=Ym1Pj27fYAY&feature=related
http://www.youtube.com/watch?v=kamSep21WQU&feature=related

60精神的生命

世人的遭遇都有其前世的因果,如能行善積德,修行佛法,再大的難
題,亦能超越。自幼至今,老人一直在困境中渡過,甚而幼年時,有
一餐沒一餐的,在家幫助母親料理家務,照顧弟妹,在校受老師輕視
,依然照顧弱勢同學,成為團體裡的正義之聲。一場無醫無藥的疾病
,走過了二十八年,依然不放棄人生的目標與理想!在宦途上不願同
流合污,甚至於遭受奸臣給予置之死地的設計,雖受排擠與放逐,依
然以一枝正義之筆,孤軍奮鬥,棒打奸臣,幫助許多認識不認識的朋
友,走過生命的黑暗期,獲得新生的契機。一個人遭逢逆境時,是上
天給予我們的考驗,如果祇為自己個人的前途設想,結果當然是在黑
暗中自然消失,如果擇善固執,不考慮個人安危,依然不斷為人群服
務,縱使肉體死亡了,精神的生命依然照亮人間。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